一位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客户经理会做哪些工作?他们会招揽客户,销售所在券商发售或代销的理财产品。同时,他们还为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上述这些并不是客户经理全部工作,但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这样一位客户经理,他的“工作”还能创造出虚假投资产品,是券商同行中的第一例。近日,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山东)鸢飞路营业部员工张某私设投资产品、涉嫌诈骗一案近日开庭审理。经侦查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张某于年3月至年6月,利用私刻伪造的印章,伪造产品协议,吸引投资者,涉嫌诈骗金额达1.4亿元,涉及投资者69人,其中张某已兑付1亿元,剩余多万元未兑付。此外,据公诉机关指控,张某还存在代客理财情况,私自操作客户证券账户达28个。界面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上述69名投资者多为张某的亲属、同学、老师及朋友等。多名投资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成为张某的客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张某系中信证券的员工,“中信(证券)是行业老大,央企、上市公司”。那么,张某长达两年的“造假”,中信证券及张某所在营业部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非法集资款项去向如何?营业部“自查”后曝光;年3月初,中信证券山东分公司鸢飞路营业部迎来了一位王姓新总经理,随后揭开了该营业部客户经理张某长达两年多的隐秘事件。据了解,新任总经理到任后,即在该营业部展开了内部合规自查,3、4月份的时候便发现张某存在同机操作多个证券账户的情况。随后,营业部员工通过电话方式回访张某客户,发现其不仅代客操作,还在销售一款被其称之为“中信红利价值”的“定增产品”,而中信证券系统内根本没有这款产品。发现情况后,新任总经理向中信证券北京总部进行了汇报。5月底,中信证券做出决定,计划将张某辞退。年5月30日,张某的客户收到了中信证券发给他们的张某拟辞职短信,其中一位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收到消息后,便立即联系张某,询问“定增产品”是否出现了问题。第二天,张某回复,“年出现同机(操作)委托客户28名,经过客户允许购买基金,事后也找客户补签了代为操作的协议,没有发生客户纠纷的事情”。张某还表示“是小的违规事件”,并未称与私售“定增产品”有关。不仅如此,张某还告知客户,其辞职后将赴另一家券商任职,投资者不必担心“定增产品”,“产品是中信证券的,我也承担法律责任”。此时,张某仍向投资人承诺,“6月1日提前中止合同,6月3日就能赎回”。然而,6月1日,张某选择了投案自首。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就在被营业部调查期间,张某还加大了“定增产品”的销售力度,自首前的一个多月里涉嫌非法集资多万元。半年后,张某涉嫌伪造公章,非法集资一案迎来开庭审理,目前案件审理暂处休庭状态。伪造公章、私造“定增产品”;庭审中,张某供述,年前,其在两家非法平台上炒外汇、炒黄金亏损了20多万,为了弥补损失,张某便想出来通过伪造产品吸收客户投资的办法。对于其伪造的“定增产品”,张某向客户介绍称,系中信证券自有产品,年成立,只有中信证券内部工作人员才有资格认购。针对不同的投资人,张某将该产品年利率定在6%~48%不等。具体操作中,张某在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