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岛晚报」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走过风雨征程迎来的而立之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始终致力于建设医、教、研、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眼科医疗机构,为中国眼科学高端人才的培育、临床疑难病症的解决、尖端科研的攻关、优质成果的转化提供强大助力和解决方案。/跨越济青/打造国内一流眼科中心30年初心如磐,矢志不渝。从3个人、25万资产的挂靠小所,到业务用房5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每年50万门诊、4万余台手术的一流眼科专业机构;从年初创的眼科所,到医院,从医院北部院区,到年筹建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30年来,山东省眼科研究从无到有,由小渐大,在国际、国内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的应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眼科中心之一。科研创新如今被摆放至各行业领域的核心位置,占领创新制高点,就要瞄准前沿,把握科技创新大势,在尖端技术、重大命题上发力,在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缺”科技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发展至今已拥有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第一医科医院、山东第一医院(医院)医院,眼视光技术服务平台等实体机构,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发出最强音/联通国内外前沿眼科诊疗技术年,谢立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山东省医药卫生界院士零的突破,同时肩负起了终身的责任和使命。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坚持将创新型人才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截至目前,全所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余人,并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领军,以院士候选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为骨干的眼科学创新团队。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10届青岛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年承办的第六届亚洲角膜学会学术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两次获得美国眼科学会(AAO)成就奖,带动中国眼科研究走向世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创新团队,向着学术高峰发起一次次挑战,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论证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临床早期诊断标准,并获得眼科界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后在感染性角膜病和角膜诊治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在糖尿病眼表病变防治研究方面,相关成果在糖尿病和角膜病领域权威杂志发表,被中华眼科学会评为年度十大创新成就首位和学组科研亮点。在眼部再生修复生物工程产品和创新药物研究方面,提出了胶体渗透压平衡的脱细胞新理论,创新了角膜脱细胞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产品已实现临床应用;攻克人工角膜材料合成和核心制造技术,完成国家注册审评,填补国内空白。/依托眼科研究院/建设新的人才高地为创新发展,开创未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领导下,筹划启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位于高新区双积路以南,胶州湾湿地公园以北,会展中心以西,康复大学青岛康复中心以东。研究院医院红岛院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青岛)等。医院红岛院区总投资3.7亿元,占地面积40亩,规划床位张。现主体建筑已经封顶,医院建成后,主要服务功能涵盖眼科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防盲等,努力建设立足山东青岛,辐射周边省市,跻身东北亚一流水平的重要国际化眼科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青岛)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教学综合楼、生活服务楼等,可满足人教学规模使用。现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建成后,将开展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起点特色临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徐小钦通讯员刘金德摄影报道责编:卢亚林美编:王亮审读:赵仿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