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媒体人访谈录高寒运功舞剑写新闻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本文共字,阅读约需要15分钟

高寒

山东省济南人。本科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就读于浙江大学。年毕业后回到山东济南的齐鲁晚报工作,担任四年的民生热线记者后,年担任齐鲁晚报经济编辑工作。曾代表齐鲁壹点出席山东两会报道。

高寒

代表作

负责《5G天下》栏目

《山东:工业增速放缓背后是"断腕"决心,3月已全面回暖》

《虾扯球

对标上港?青岛*海青港队还要走多少路?》

《省级多拿钱,青岛多交钱?带你读懂山东财*体制改革》

《来论

年终奖“一元钱陷阱”应当引起重视》

《双十一规则越来越复杂,原来是因为这个经济学原理》等

Part1

习武之人、心法为先

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偶尔在担当,常常在工作,永远在关怀,坚定新闻理想信念,才能不怕吃苦不怕磨练。

山大南路27号:您在新闻工作方面的引路人是谁?哪位老师或者前辈对您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

高寒:

我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他说了一句让我受益终生的话。当时同学上课看小说,被老师发现了。然后老师就说你们看武侠小说,武侠小说里面这些高手,他会练剑,会练气。新闻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拍照,就相当于小说里的剑法。然而,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剑法耍的有威力呢,还是得有内功。什么是新闻学的内功呢?如果想当一名好的记者,你必须要在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甚至于一些理工科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如果不懂的话,你就相当于一个没有内功光会耍剑法的莽夫,到了社会上,别人也不会认识你。

我觉得当记者,特别是学新闻,很多人说新闻学的东西学无大用,其实根本不是这样,那只是因为新闻学这些东西更偏实用性。比如说写东西,学校教他们怎么行文,如何启程文字如何拍照,这些东西其实没必要让高材生来学,我觉得新闻学学生,更大的一个价值就需要掌握一门其他的知识,比如说社会学、法律......不一定像其他专业学的那么细致,也不用非得去考研究生,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再配上我们专业领域,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时我在读研的时候,老师就建议我们每个同学找一门兴趣,什么都可以,你喜欢风水都可以。你一定要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当作你的一个自留地,有些人喜欢去学社会学,有些人去学法律,有些人去学语言,像我就比较喜欢经济,当时我就经常去旁听经济学的一些课,就有了一些积累。就是那些最基本的一些概念,比如说货币乘数、供需曲线等。我比其他人了解的多。

来了报社以后,我先从事热线及民生,参与了一两年民生,后来去了编辑部,也是很巧,当时领导说每个编辑都要有专业化,有去专门做时*新闻的,有去做社会新闻的,就让我去当财经新闻了。正好当时积累的东西跟工作也用上了。夜班编辑都下班很晚,下午3点来钟上班,晚上一两点下班,回家以后我基本上就再补一补课,补一补当时我上学的时候看的《货币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像亚当斯密、李嘉图的那些书都要再翻出来看一看,慢慢的就有了这方面的积累。

Part2

扎稳马步,苦练基础

五年的时间,毕业生如何成长为成为编辑,兴趣、基础、踏实……华丽转身的背后没有什么是微不足道的,从不起眼的气象新闻、民生新闻做起,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山大南路27号:在刚刚进入报社,做民生新闻初起步的这个阶段,您做记者最大的心得和体会?

高寒:

民生新闻对年轻记者锻炼比较大,就是要去现场,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自媒体时代,为什么假新闻很多呢?就是因为他们没办法去现场调查,但是新闻记者,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去现场。去了现场以后,还要学会把现场描绘出来,描绘给读者,这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一个工作,这就是新闻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当时一批人来报社,不光是新闻专业的,我觉得新闻专业起码比其他那些跨专业来报社的同事,实际上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说是为财经记者做铺垫的话,生活中一切都是经济。经济是社会的,经济是*治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的社会现象归根结底都是经济现象。所以说如果真的想做经济记者的话,哪怕你要从民生记者做起,你也需要在这个民生的这些现象中寻找它背后的经济根源。

还记得当时去看球的时候济南天很热,那些球场内卖矿泉水的商家,一瓶矿泉水炒到了15元,然后就与球迷发生口角。其实这个事如果要把它当成社会新闻做也可以,但是如果我们想制作一个财经新闻的话,我们就应该往问题根源去寻找,它为什么要卖这么贵呢?是因为它缺乏一个竞争。整个球场里两三万人只有他一家可以卖水,形成了市场垄断,这就是市场行为的体现。

通过之前掌握的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分析它是不是垄断。通过采访,整个省体大球场并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因为它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只有向管理方交了一定的管理资金,申请了资质才可以进去卖水。因此这就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它就不能有随意提价的自由。

我觉得也是给刚毕业大学生一个建议,如果真的想做财经记者的话,就要有意识的在很多社会现象后面寻找他的一些经济根源,培养这种思维。前期做的一些民生新闻方面的报道,经常去跑民生,对后面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

山大南路27号:山大南路27号:高寒老师,据我们了解,您从年毕业到现在做经济新闻编辑,其间跑过民生新闻,做过气象新闻,您在做气象新闻报道的时候有什么感触吗?

高寒:

气象新闻我倒是偶尔会做一些相关的报道,其实做气象新闻的报道很简单,气象新闻真的非常好做,相对气象新闻也比较无聊.就是气象台它发的那些东西,比如明天早上气温多少度到多少度,然后可能会出现2~3度的降温,但是你这样写,咱们的受众老百姓就会很烦,读这种枯燥的气象新闻报道肯定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所以就要求你就得把这些东西写的好玩一点,用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报道气象新闻。所以说我当时是跑经济新闻民生热线的时候,气象新闻只是一个小口,就我们这边的分口,气象新闻一般就是不会说是当成一个非常主要的一个线让记者去专门报道.像我的话,平常我主要是跑工业,然后跑金融财经新闻,气象新闻就是没人报道了,让我一块顺带着就跑了,也不会花多少时间。

高寒初毕业做记者时的青涩模样

关于气象新闻报道,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就是气象新闻其实也可以很有趣,它的这个专业性可深可浅,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研究生就读于浙大,浙大的气象学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当时新闻学的研究生就会经常和气象学上研究生一起打篮球,熟悉了之后,气象学的同学们就会教我们怎么看天象,比如你看这片云彩它是什么云彩,然后会教我们看云图,这样的云彩云图预示着什么样的天气,但是他们看的非常专业,我们就看的很不专业。

正好我来这也是很巧合,让我跑气象的话,那我就把之前学到的东西用上一点,看看云图就能大概猜到明天可能会有雨,然后是什么雨,是雷阵雨还是什么雨,反正气象其实非常小的一个口。没想到这样的新闻报道,百姓反而更喜欢看,反馈还不错。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说在写气象新闻的时候,用一些夜观天象,看星星的手法去报道气象新闻,做新媒体新闻的话可以加一点,但是正经新闻的话不能写,不过正经新闻也可以写的活泼一点。比如说很多人说咱们气氛腰斩吧,本来今天是20度,明天可能降到10度了,但是有的时候腰斩可能不足以形容济南降温,你看在济南三年也知道,济南到了这个时候的天,就特别是明年三四月的时候,昨天还是穿着短袖,明天可能穿棉袄了,然后就发明一个词叫什么膝盖斩,这种词还可以用一下。

还有当时有雾霾的时候做过一篇新闻报道,写了这样一个词“又双叒叕”,一个网络热词,其实就是又又又又……的意思,如果说这种词儿,放在报纸上,就会有一些争议,我在报道中用到“又双叒叕”的时候,当时值班的老总还说这是什么字,这几个还得认识前两个,但是这是一个网络热词,对网络当时还是比较热的,现在可能过时了,然后那个领导就不太想用,后来编辑也是花了好久劝领导把这个题目留下。

山大南路27号:您觉得在齐鲁晚报的新闻报道中,它的气象新闻是属于哪一种特色的?是相对活泼?还是比较严肃正经呢?

高寒:

齐鲁晚报的气象新闻报道还是相对比较活泼的一种特色。特别是在新媒体上,如果你有空的话,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