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青
在全省最高规格的奖励大会上,众多顶尖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6月22日,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宣读了《山东省人民*府关于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中国人民解放*海*潜艇学院笪良龙、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贵民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这是继年度中国海洋大学李华*院士获此殊荣之后,“最高奖”再次花落海洋领域。
“科研就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拼命是实现超越的唯一手段。”作为海洋*事领域的专家,笪良龙用近30年的执着探索,实现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他主持研制多型多平台海洋环境效应装备,实现装备从无到有、成体系的跨越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主持研制国内首套某型水下无人装备,填补我国水下无人平台探测空白,为我国水下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奖”此前曾多次授予海洋领域科技工作者。根据历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名单,大众日报记者进行了纵向梳理——近20年来,在31位获奖者当中,共有10人从事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名单附后),占到总人数的三成以上。其中,该奖项曾连续三年集中在海洋领域。
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深层逻辑。创新项目成于海洋,最高荣誉青睐海洋,传递了什么信号?
这些科技创新,倚仗于潜力丰厚的“蓝色沃土”。
深耕海洋这座蓝色宝库,山东有先天优势。翻开中国地图,齐鲁大地宛如一只雄鹰,面向浩瀚海洋,振翅欲飞。山东三面环海,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相当,海岸线长公里、占全国1/6,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岛个,沿海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港口优势、海洋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从耕海牧渔到科技兴海,山东海洋强省十大行动渐次铺开,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8%。自然和人文优势的双重叠加,为孕育海洋科技创新创造了坚实根基。
这些科技创新,得益于环环相扣的“多路推进”。
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也在海洋。山东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创新攻关、海洋港口整合优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开放合作深化,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单看近一年“时间轴”,山东在海洋方面动作频频,彰显了经略海洋的坚实足迹——
年6月23日,山东省委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总结海洋强省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任务;
年10月,《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出台,突出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今年3月3日,山东省委、省*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九大行动,强力启动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
4月底,《山东省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印发,除了7个沿海市,7个内陆市也纳入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6月2日,山东与世界强连线现代海洋产业合作专场在济南举行,世界海洋领域及各界嘉宾聚焦现代海洋产业连线交流;
6月10日,山东首只海洋人才发展基金落户上合示范区,打造可复制的海洋人才基金模式,形成全省标杆效应;
6月22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来自中日韩、东盟、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洋领域专家、企业家等近位嘉宾共话发展机遇,开拓“海洋朋友圈”……
除此之外,纵观今年山东两大重磅“报告”,海洋元素亦颇为突出。省第十二次*代会报告中,“海洋”一词出现了30次,成为高频词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被列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山东省*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这些科技创新,离不开前赴后继的“耕海探洋”。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承载着山东蓝色梦想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探索者的勇气、破窗者的胆气、先行者的锐气,写就了一个个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传奇。
一组数据,见证着山东海洋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山东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和1/3的海洋领域院士,拥有55所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教学机构、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山东承担了全国近一半的重大海洋科技工程,主导及参与完成3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占全国54%,托起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半壁江山”。
在深海技术装备领域,蛟龙号、向阳红01、科学号以及海龙、潜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装备投入使用,有效拓展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广度和深度。“蓝鲸1号”“蓝鲸2号”,成功承担了我国南海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一连串山东造“大国重器”,正在成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闪亮名片。
乘风破浪,向海图强。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山东正聚力抢占海洋发展制高点,在创新突破中激活更多“蓝色动能”。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山东未来可期。
附:海洋科研领域的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年度曾呈奎
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海藻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提出并倡导我国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走农牧化道路。
年度管华诗
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功能制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
年度张福绥
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奠基人之一。
年度唐启升
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发展战略研究,开拓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
年度侯保荣
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研究和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明确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
年度王*成
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为支撑建设我国业务化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年度胡敦欣
我国海洋通量(JGOFS)研究的开拓者,大洋环流研究的开路人。
年度吴立新
领导发起“透明海洋”计划,在海洋动力过程认知、观测与预测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年度李华*
长期从事海洋与海岸工程安全与防灾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行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年度笪良龙
主持研制多型多平台海洋环境效应装备,实现装备从无到有、成体系的跨越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