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热爱,一路奋进
她将未来认真书写
将时间点滴珍惜
自信坚定地绽放如火的青春
王艺璇,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保研至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业成绩:
成绩排名1/90GPA4.19
奖励荣誉:
①连续三年获校一等奖学金
②连续三年获校优秀学生
③连续三年获校优秀共青团员
④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科研经历及实践实习:
①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服务队团队成员(.7——.9)
②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负责人(.7——.11)
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
CET4-分;CET6—分
保研中国传媒大学的消息尘埃落定,为王艺璇三年的高歌唱下热烈的终曲,少年愿望得以圆满的故事背后,是她日复一日深耕的剪影。“我一直觉得保研边缘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每一个人都处在边缘,没有谁敢确定自己一定能拿到资格。”在保研这块惊险的跳板前,王艺璇也曾被焦虑与不安裹挟。尽管做着保研与考研的两手准备,但从本科生阶段的新闻学到研究生阶段的传播学,学科“小跨越”为王艺璇的复习备考增加了“大包袱”。考研与推免的相关考试内容重合甚少,如何取舍是她当时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王艺璇分享道:“去年中传改革后,学硕考试填充了文学史、文明史和哲学等内容,这些都是本科阶段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科目。同时,推免的一系列考试侧重于传播学,这意味着时间与精力分配的冲突不可避免,产生崩溃感是经常的事情。”继续走下去或许需要一些“*一*”的勇气,她这样说:“我有过去扎实积累的底气,也有保研失败继续二战的自信,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成长得慢一些。”
回归本我,目眺远方,王艺璇选择了坚定地向着传播学方向学习,她分享道:“表象纷繁复杂,由外物承载的信仰过于脆弱,必须建立一种深植于每一个个体的不易动摇的坚定信念,这都与传播学息息相关。”事实上,在王艺璇的保研故事里,我们很难看到戏剧性的情节,她也有付出努力却无疾而终的失落,有方向未知但步步规划的踏实,有稳扎稳打而厚积薄发的欣慰,她不过是将努力放在水滴石穿的重复中,用日与夜作为时间间隔,穿起了一个个波澜不惊的日子。
大一入学初,王艺璇就串起了她与记者团之间的奇妙缘分,第一次紧锣密鼓地收集资料,第一次带着记者证与受访者面对面倾听交谈,第一次用笔墨再述山师学子无畏而炙热的青春故事......在白纸黑字的交流中,她渐渐感受到“校园新闻记者”这个简单的称谓背后的滚烫温度。与此同时,她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记者团工作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叉交融中不断深化,不断拓进。
在王艺璇看来,校园记者是优秀师生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传播的内容始终为水之源,木之本,眼界有多远,立意有多深。正源于此,王艺璇在正式着笔前更加重视了解人物背景的工作,将受访者的获奖作品或演讲视频翻来覆去地琢磨,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擅长领域去看到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这是个大工程,仅仅是单线梳理也需要不少心思,王艺璇却在这些“笨功夫”惊喜地发现每个人身上不一样的可能性,她收获的,不仅有扎实的底气,更有担当、责任、格局与胸怀。
从采访者到受访者,“仰望”一词在王艺璇心中有着沉甸甸的重量。她说到:“我的第一次记者团任务是采访保研中国人民大学的师哥,在一个素未谋面的榜样面前,崇拜感与距离感油然而生,但当你对受访者只剩仰望时,你是没办法更贴近读者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她开始向受访者投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不去拔高任何人,包括她自己。
在她的笔下,榜样们也会在科研实验一筹莫展时不安,以大哭的形式宣泄焦虑。
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细致地寻索,涓滴地积累,依旧保有面对压力时攻坚的勇气,淡泊的心境。
而对王艺璇来说,从笔尖流淌出的这条河也会一直延展到无穷的未来,一直前进,输送着不期而遇的温暖,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记者团的这些年,千万种生活方式的碎片,都成了王艺璇知识储备里的一部分。“我通过采访这些优秀的师哥师姐,逐渐懂得大学实际上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他们在本科结束时获得的优秀成果可能是类似的,但他们成为更加优秀榜样的途径却不尽相同。”
王艺璇(图右)和拍客团负责人牛清妍
王艺璇自称“幸运”,校园记者的身份使得她比读者离受访者更近,因而受到这些人物的积极影响也更为深刻。“保研过程里,偶尔回忆起这些采访过的人物故事,他们全力以赴后的从容让我能及时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多一份释然与开阔,接着沉下心去踏踏实实地努力。”
让她更加难以忘怀的是,她在通讯社的工作中遇到了许多真诚善良的受访者,以及并肩作战、互相支持的工作伙伴。“每一个采访对象和身边的同事对我而言都有独特的意义,他们会在看过我写的专访之后跟我交流、真诚地提出建议,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