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秀丽
近段时间,赋闲在家,又听起了广播,随着亲切的播报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我的思绪飞到了50多年前。
我是北大荒二代,父亲是年来北大荒的复转官兵。我出生在农场,那是一个偏远的边陲小镇,那个年代,农场对外联络的方式有电报、电话、信件,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广播、报纸、电影就是最广泛的渠道了。而且当时的广播是这样的:场部外面有个大广播,居民家里有个小广播(但还没有达到家家都有)。农场有广播室,每天固定时间广播。农场的广播,每天播音四次,早上,中午,晚上,还有晚上8点四个时间段。每天雷打不动的节目就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上6:30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晚上八点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几乎所有的世界动态,国家大事,都是从这两个节目听到的。
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我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很爱听广播,也养成了听新闻的习惯,从广播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我想当时爱听广播的应该是大多数人,而且老少皆有。当时大人小孩儿都能哼上几段样板戏,也都是广播的功劳。当时的广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时间。当时的手表属于奢侈品三大件儿(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一种,很多人都没有手表,在外面的人们当时最准的时间就是定点儿的广播,每当广播响起,大家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印象中最期待的是晚上八点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那时家里有一个广播喇叭,在家里听广播是唯一的业余活动。当时农场的习惯都是早睡早起,上学上班儿的时间都是早晨七点。晚上八点,基本上各家都熄灯休息了,可是当我听到八点整广播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的声音时,我就格外兴奋,每天都坚持听完半小时的新闻。当时年纪小,很多事情还听得不太明白,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广播的内容就听得清晰明了了。每天的晚上八点半,结束乐曲是国际歌,当时听到国际歌,就觉得很庄重。可能是年龄小的原因,听完国际歌,就有一种感觉,夜深了,该睡觉了……
70年代后期,很多家庭有了收音机,听广播更方便了,听的内容也更多了。80年代,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听新闻变成了看新闻。再后来,电脑网络逐渐普及,世界已经不再神秘,地球似乎变小了,变成了地球村,大家都是村里人。但不变的是,无论广播、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我都有听新闻,看新闻的习惯,如今我的人生已经走到了近花甲的阶段,依然对听广播情有独钟。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小听广播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心里有了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的想法,也激励我好好学习,去获取更多的走出去的机会。
如今,离开家乡40年,农场的广播依然时常萦绕。随着时代的发展,农场的广播室已经变成了电视台,当地的人们早已眼界大开,与大千世界融为了一体。
如今,世界又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地球村的人都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我国的疫情控制得很有效,这里也离不开各地管控人员的“硬核”广播,号召大家遵守国家*策,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公共场所的广播喇叭依然有重大作用。
现在每天陪伴我的是“中国之声”。
世界在变,我的广播情结不变。(来源:浓情黑土地)
作者简介:胡秀丽,北大荒二代,批发市场财务岗位退休。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