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中科院空天信息科技馆,聆听着有关行波管、浮空器、数字地球等尖端科技的介绍,记者不由生发感慨。时空交错,这座今年4月份刚刚落成的高科技产业展示场馆,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恰恰都建立在济钢集团已经停产的铁矿旧址上。
“老树桩上生新芽。”这既是济钢集团转型发展的鲜活比喻,更是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自年全面启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里看“加”,年“四新”经济增加值接近2万亿元,占GDP比重从年的21.7%到今年有望破30%;
旧里看“减”,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多家,去产能钢铁退出万吨,煤炭退出万吨,电解铝退出万吨,焦化退出万吨;
结构看“转”,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年的59.6%提高到年的78.4%,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70%;
发展看“活”,3年来,市场主体增长4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全国第一,全省进出口首次突破2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今非昔比的山东,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系统推进,动能转换跑出加速度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
第一个“重”,是负担之重。长期以来,山东形成了传统产业占比偏高、产业结构总体偏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等结构性矛盾,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承受、难以持续之重。
第二个“重”,是责任之重。作为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也是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传导的重要节点,山东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解决好山东发展的问题,对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和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风生潮起,只争朝夕。自当年起,山东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都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召开主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部署工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启动年”,确定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安排;“落实年”,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全局性战略重点,其关键是产业、核心是项目;“攻坚年”,全面部署了人才制度、财税金融、资源环境、开放倒逼、优化法治环境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
新旧动能转换,说到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具体推进过程中,山东秉持“三个坚决”的总体思路。“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以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省长李干杰表示。
每一个“坚决”背后,都是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的扎实行动。常务副省长王书坚介绍,为确保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山东认真钻研“10+3+4”这道综合题——培育壮大“十强”产业,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推进“放管服”、制度创新、干部人才、交通运输“四大支撑”。
从高位推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到创新专班领衔推进机制,从系统配套的规划*策体系,到闭环有效的监测考核体系……山东用系统推进的“组合拳”开辟出动能转换新天地。
新故相推,“十强”产业夯实支撑力
“以前开办企业要拿着9份材料,跑6个部门、排6次队,现在用‘泉城链’,只需一次扫码认证,35分钟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和公章。”在济南,说起对“放管服”改革的感受,人们总会提起“泉城链”。
基于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泉城链”在全国首创了*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驱动力,不仅实现了自身加速发展,成为省内首家登陆科创板的软件企业,更为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医养健康、智能用电等多个领域和产业赋能,显现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辐射力。
为将新旧动能转换落到实处,山东确定了重点发展壮大的“十强”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个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个传统产业。
“这些产业的确定,既是立足山东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条件,通过挖掘潜力、加快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也是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周连华说。
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任务,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点上突破、连点成线、延线成面、聚面成体,山东在产业布局结构、技术路径、生态演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产业结构高端化。对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瞄准技术前沿,加强前瞻布局,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对钢铁、炼化等规模较大、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则通过结构调整、信息技术赋能等方式,推动其转型升级,向高端化迈进。
——产业布局集群化。今年以来,全省分两批认定了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探索形成了“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带动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目前,73个产业集群总规模达4.5万亿元,7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
——产业发展生态化。针对产业生态不系统不完善的短板,山东全面梳理“十强”产业空间布局和体系结构,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如今已拥有中国强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一位,逐步形成了“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互存的产业生态。
不同而和,“三核”引领打造主引擎
走进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日本国际客厅”,融融暖意围裹周身。原木色格栅营造出淡雅的日式风格,围棋、茶道等元素一应俱全,各类提示牌上也标示着中日两国文字。在这里,双方的地方*府、企业、商会等,通过展示、推介、路演、接洽和交易,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集聚和流动起来。
目前,以日、韩、德、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客厅”,成为青岛的开放新名片,也是山东、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新平台。作为全省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青岛通过释放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着力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与青岛交相辉映,济南、烟台各展所长,率先突破,辐射带动,共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的总体布局。
作为省会城市和*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强化“中心”定位,依托浪潮等龙头企业、国家超级计算机济南中心和量子技术研究院打造“中国算谷”,以济南国际金融城为代表布局产业金融中心,汇聚14家“中科系”院所培育创新策源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扁鹊故里将嬗变为医养新城。
作为山东工业强市,烟台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名城为主要定位,大力发展海工装备、高端化工、先进材料、海洋牧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中国海工北方总部、中国东方航天港、万华百万吨乙烯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创建国家工业设计名城。
“三核”犹如齐鲁大地上三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富集的创新资源、坚定的创业决心、清晰的发展路径加速领跑,成为带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硬实力不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这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41.1%。
开放力大幅提高。自贸试验区济青烟三片区已探索形成60项创新举措,新设立企业超过4万家。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也已高标准启动,已落地世界强企业项目12个。
带动力显著攀升。“三核”作为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和重要板块,带动了交通设施、产业体系、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一体化发展的全面起势。
聚精会神围绕高质量发展、心无旁骛服务高质量发展,头拱地、往前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为山东带来全方位的巨大变化,把“三年初见成效”从蓝图变为现实。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面向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山东将通过进一步释放创新、改革、开放活力,取得新突破,塑成新优势,迈向新征程。(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