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要不要学新闻,不能只凭网红一张嘴新京报专
TUhjnbcbe - 2023/9/10 20:36:00
北京酒渣鼻医院哪里好 https://m-mip.39.net/fk/mip_8590068.html

▲媒体记者采访资料图。图/新华社

“闭着眼睛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近日,网红博主兼考研名师张雪峰一番报考志愿的话语,惹起了网络上有关新闻学的争议。张雪峰的原话是,“别报新闻好吗?我就这么跟你说,拿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边,你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别报新闻好吧?如果我是家长的话,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干一个事,就是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这番话说得明显比较随意,也带有强烈的“网红”味儿。但在引发争议后,重庆大学一位新闻传播学教授,还认真对此进行了回应,称“千万别被网红忽悠”,认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毕业进可创业、进互联网大厂,退可考公务员,到国企”。

这一来一往,表面看,二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莫衷一是。但实际上,二者并没有围绕同一个辩题进行论辩,也未就该问题进行充分应答,从而让人误以为新闻真的无用。

眼下,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大学招生季,考生们都面临着报考专业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新闻是不是一个应该回避的专业,倒也颇具探讨价值。

专业选择标准应多元

众所周知,每年6月高考后,如何填报专业就成为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网络教育博主流量收割时节。在此过程中,很多网络博主都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也总会有一些大V,隐藏公司老板的身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自说自话,收割流量,甚至误导家长。

实际上,选择大学专业的标准除了就业率、收入等功利性指标外,还应该考虑孩子的兴趣、性格特征、对专业的熟悉程度等。毕竟人生漫漫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仅根据就业、收入等外部因素,就盲目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可能更坑了孩子。

年,湖南女孩钟芳蓉因分选了考古专业,被一些网友冷嘲热讽,“到时候就业就哭了,分分钟钟教你做人!”但是,钟芳蓉自己却说,“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在校期间,年,钟芳蓉还参加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用扎实的知识向大家讲解了贾湖遗址的文明和故事。

事实证明,她喜欢,她努力,她也能贡献。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然后再综合考虑其他意见,千万不能本末倒置,缘木求鱼,更不能一味把某些“网红”话语当成金科玉律。

一些网络发言看似有理,实则过于偏激,也不符合事实。比如,“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的依据何在?这里“好”的标准是什么?难道有学生想上新闻学,也就因此掐灭心心念念的希望,委屈自己读一个别人认为的“好”专业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明摆着的。“把他打晕,报个别的”,这种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情况的断言,毫无来由,甚至已经夸张成为一种恐吓,自然也非忠告。

人人都该学一学新闻

其实,了解中国新闻史的人对这种“新闻无用论”也不会恐慌。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就曾兴起过一波“新闻无用论”,甚至是“新闻无学论”。

彼时,随着学科发展,人们突然发现,传播学学理性强,有理论深度,不但有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创新扩散、满足与使用等理论,还有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相较而言,新闻学就显得“不像个专业”。

但是,随着新闻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又逐渐改变了这种看法。因为,新闻学不但让人们第一时间获得周围环境的新闻,而且也知道了那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当然,到了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在社交媒体的赋权下,人人有了麦克风,人人都变成了没有采访权“记者”,人们又开始觉得发布信息的门槛并不高,“自己也会”,从而产生了轻视新闻学的倾向。

事实上,新闻学是人人都应掌握的一门“必修课”,轻视新闻学专业则难免一种傲睨自若的自大心理。比如,在万众传播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我们普通人每天通过社交媒体接收的信息是严格的消息吗?我们需要考虑信息来源吗?

又比如,那些在网络上夸夸其谈的人们有过采访求证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的信息是如何获得的?他们又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的?

如果我们听从了这些没有来由的话语,不但影响我们对社会的认知,也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实际利益。解答这些问题,恰恰就需要用到专业的新闻知识,而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更需要新闻学的培育。

大学不是就业辅导班

单就机构媒体就业岗位而言,人们以为新闻已经日薄西山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并不符合事实的认知。目前来看,新闻学也依然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专业。

据《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年)》统计,年,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达多万。具体而言,报纸从业人员有17.1万,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有.1万。而且,这还不包括社交媒体以及各个单位、公司中从事新媒体的工作人员。

如此一个能够容纳几百万岗位的专业,怎么就成为了某些“网红”口中的“闭眼摸一个都比新闻好”的呢?

退一步讲,大学设置新闻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新闻专门人才。这样一个大学专业学科的好坏,当然不能简单从职业培训的层面上来衡量。否则,就是把大学庸俗化功利化,把大学等同于就业辅导班。这显然也跟我国大学的办学宗旨相违背。

这些年,我们的大学一直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大学要培养的也正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而不仅仅是“哪个热门考哪个”的考试工具人。

撰稿/聂书江(中国*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何睿

校对/付春愔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不要学新闻,不能只凭网红一张嘴新京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