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高速星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轨道示意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孔啸绘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5日发布消息说,该台李荫碧、罗阿理、陆由俊、赵刚等科研人员利用中国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和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空间望远镜最新发现颗高速星,其中43颗能够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未来将飞出银河系。
这是自第一颗高速星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一次性捕获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发现,也将人类此前历时15年使用多个望远镜发现高速星的总量(余颗)翻了一番,使目前发现的高速星数量突破颗,从而极大扩充了高速星的研究样本。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重要天文发现及其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由国际知名天文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ApJS)在线发表。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普介绍说,在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以每秒几十至上百公里的速度运动,它们虽然比飞机每小时上千公里或人造卫星每秒十公里的速度快得多,但在一类被称作“高速星”的恒星面前却黯然失色。高速星像人群中的“飞人”,是“跑”得很快甚至能够“逃离”银河系的恒星。虽然高速星在银河系中的数量非常稀少,但它们能够帮助人类理解很多银河系的重要问题,例如银心黑洞周围的环境以及银河系结构等。
早在年,美国学者希尔斯就预言了高速星的存在,历经17年漫长等待后,第一颗高速星于年被发现,此后15年间,共有多颗高速星先后被报道,它们基本以超过每秒公里的速度“奔跑”,最快可达每秒公里。
此次,中国天文学家一次性发现颗高速星,并计算出它们过去若干年的轨道,推测出它们可能的“出生地”和“诞生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它们分为超高速星、超高速逃逸星、逃跑星和快速晕星。相比较而言,超高速星和超高速逃逸星的速度更高,能够摆脱银河系束缚,未来将飞出银河系家园。超高速星诞生于银心,通过银心黑洞与恒星的相互作用产生;超高速逃逸星和逃跑星诞生于银盘,通过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快速晕星则是“系外”来物,它们是由银河系与矮星系的潮汐作用产生。
同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还通过分析这批颗高速星的化学和运动学性质发现,它们是银晕里的高速星,满足银晕恒星年龄老、金属丰度低、轨道椭率和垂直振幅大等特点,它们的金属丰度分布特征还意味着银河系的恒星晕主要通过并合和瓦解矮星系形成。
此外,这批高速星中少量恒星表现出银盘恒星的化学性质,却具有银晕恒星的运动学性质,它们可能是一类更加特殊的恒星,诞生于银河系早期的塌缩过程,或诞生于银盘、核球随后被运动学加热。这些少量特殊的高速星,有待后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表示,研究团队此次充分发挥LAMOST和Gaia各自优势,在高速星搜寻方面取得令人瞩目成果,这将推动未来多个大规模巡天项目强强联合成为新的趋势,也将为高速星等银河系特殊天体的搜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