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公共事件,新闻媒体不能成为新闻当事人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时代不一样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一旦出现偏差,也会成为新闻当事人。
酿成舆情风暴,报道方成为风暴眼的中心,经历网络山呼海啸的讨论和争议。
这是民间舆论场和主流媒体舆论场,互相检视,交错振荡的新景观。
年8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伤亡。8月30日17:20,齐鲁晚报微博发布“襄汾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很内疚”短视频,有极个别自媒体发布文章,称齐鲁晚报记者“诱导老人下跪”“提没有人性的问题”,引发舆情。
年9月1日,齐鲁晚报为此成立了专责调查组,通过交叉询问报道记者、同行其他媒体记者,调集相关稿件、视频素材、证词证言,结论是齐鲁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不存在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诱导老人下跪”“提没有人性的问题”等指责,为极个别自媒体捏造事实、恶意造谣。
齐鲁晚报的调查称,整个过程持续一分多钟,没有记者提问,更没有记者提出“亲属遇难,您什么心情”之类的问题。记者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说让老人休息。
这里出现了一个核心问题。
齐鲁晚报记者虽然没有诱导老人下跪,但是网络争议的焦点,其实还在于——该不该传播老人下跪视频?
这一舆情风暴背后,出现了一个困境——双重意见气候视野下,媒体报道公共事件的两难。
以往传统媒体*金期,自媒体和民间舆论场没有今天这样强大,传统媒体可以一锤子定音,一篇深度报道盖棺定论。但是,今天能做到这一点的媒体少之又少。应该说,非常困难。
以往传统媒体可以一篇重磅报道、权威调查,主导舆论,出现不同意见气候,网上吵翻天的情形较少。
但社交媒体时代,多元化意见并直接评判媒体报道得失,这个趋势越来越普遍。
用学术化一点的话说,就是——意见螺旋互动博弈,影响个体感知和社会舆论凸显。
1、互联网平权视角下的传统媒体和自媒体
出现媒体翻车,报道争议,这实际上不是某一家媒体的教训,中国所有主流媒体都该引以为鉴。
如今的新闻把关人,不是传统时代,挑几个错别字,揪几个差错的问题了。
如今的新闻媒体把关人,要有预估网络事件传播走向和多元判断,排除可能存在争议的风险防控能力。
各种因为媒体报道引发的媒体道德和新闻伦理问题,引发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