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摄影
冯佳倩编辑
冯佳倩责编
许洁
6月3日下午,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应邀至传播学院作主题为“评论写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选择”的线上学术讲座,他结合自己多年评论写作与教学的经验,与参会人员分享其评论写作的心得。本次线上讲座由传播学院刘展老师主持,传播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海明教授引用作家柳青的名言“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开头,由此讲述自己与评论写作的故事。他简单介绍了自己评论写作的轨迹,并将其总结为“一束光,撒向远方”。他与评论写作的故事源于记录生活碎片的日记,日记写作之后开始评述身边的现象,由此养成定期评说时事的习惯,并向媒体投稿,敲开了评论大门。在此期间,刘海明教授完成了从评论作者到研究评论的磨合,从写作到编辑、再到教授三种身份的转变。他建议在进行评论写作时要博览群书,但也提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要求作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他认为评论写作的标题字数不宜过多,最好能凝练在7-12个字,评论起头要注意评论意境与逻辑自洽;评论由头需要根据评论主题改写新闻,以此节约篇幅。同时,他建议大家在评论写作中添加以下四种素材:个人见闻,增加评论的独特性;名家名言,增加评论的思想性;历史典故,增加评论的厚重性;统计数据,增加评论的可信性。
随后,刘海明教授从评论写作的理性、建设性和可读性来分析评论写作如何创新,并分享了四种他认为可行的创新探索:文言体评论、寓言体评论、诗歌体评论和漫画体评论。对于评论写作与综合素质的联系,他坦言,素质就是扔掉书本多年后还能记得的那些东西;而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在他的观点中,评论写作主要能给作者的综合素质带来以下益处:第一,三种能力的提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第二,三种心理的培养:恒心、信心、爱心;第三,三张王牌的打磨:评论作品、竞争资本、社会服务;第四,三项才能的培养:文采、口才、辩才;以及三块基石的累计:从*,申论;从教,论文;从商,合同。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参会人员主要就评论写作的由头、寓言体评论写作、新闻反转现象、批判性评论的基础与实质、如何提高评论写作的境界等问题向刘海明教授提问,刘海明教授一一作了解答。最后,传播学院彭桂兵副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认为,刘海明教授的讲座从诗意化的切入到诗意化的结束,都充满着评论写作者的情怀,其温柔而不乏批判的评论写作风格独具一格。评论写作需要长期锤炼,包括作者的文学素养、*治价值观、综合知识以及社会研判能力,这些能力都离不开长期学习与积累。
-END-
传播学院级传媒法制专业硕士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安排
传播学院关于年高校毕业生*员离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
传播学院关于开展“以史为镜忆往昔,以专见长展未来”“四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暨短视频大赛的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