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校友专访一个学经济的新闻人访山东大学
TUhjnbcbe - 2022/3/9 17:47:00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7453605.html

编者按

年暑假,第十一届就业寻访团成员走访辽宁校友会,在座谈会后记者采访到校友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的风采,聆听他的故事。

王*,山东大学辽宁校友会秘书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届毕业生,现为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分公司总经理、辽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那个年代毕业的学经济的学生,大部分都选择去银行或者财*、税务部门工作,而王*却另辟蹊径,走了新闻这条道路。一个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如何走上了新闻的工作岗位,如今的新闻又该怎么做?日前,记者跟随第11届山大暑期校友寻访团来到沈阳,听山东大学辽宁校友会秘书长王*谈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想。

——记者:李钰

做新闻人,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对王*来说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当初毕业的时候,我有两个工作可以选择,一个是新华社辽宁分社,另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王*告诉记者,“当时新华社辽宁分社的副社长亲自到山大招实习生,选了我们5个人,实习1个月后,社里就决定留用我,并签订了工作合同。回到学校后,中国人民银行又来招聘,也决定录用我,但是因为我已经和新华社签订了工作合同,于是就来了新华社。”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偶然的机遇和选择,使得王*一个经济生来到了新闻行业,但这偶然其中,也有必然。对于自己的工作选择,他这样说:“从媒体的角度看,在选记者的时候不一定非要中文、新闻专业的学生,媒体招人越来越打破专业的局限,看重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知识面要广”。在经济新闻这个领域来说,王*这样的经济生显然要比中文、新闻专业的学生更内行。因此他从事新闻工作,也完全不是一个偶然。

新闻行业对于从业者的素质实际上要求很高,王*说:“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有15年,大家都说‘新闻无学问’,但是我从中却体会到了新闻对于记者要求非常高。”王*总结了一个合格新闻工作者的三方面素质:一是智商,二是新闻专业能力,三是情商。智商,主要是说一个优秀新闻人要思维敏捷,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新闻专业能力主要是指采编,比如会不会采访,能否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深层挖掘,能不能独立写出成品的稿件等。对于情商,王*则有着重的强调。他说:“现在的应聘者,尤其是90后的这批年轻人,在团队融入、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多少有些欠缺,作为记者来讲,这样很难做好工作。”在王*看来,不仅是新闻行业,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现在早就不是一个人闯天下的时代了,要顺利完成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团队通力合作,这就要求大家都能在其中协作。而任何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工作根本进行不下去”。

大学成立新闻学院,要有特色

听说山大刚刚成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王*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同时他也认为,“新闻学院的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他认为,面向市场的平面媒体生存非常困难,新媒体是大势所趋,但是新媒体人并不需要新闻学院来培养。所以,现在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必须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建设符合新媒体发展形势的学院。具体到山大,王*说:“新媒体的形势下应该怎么做媒体,主要就是在传播能力和传播渠道上去着力,所以对于新闻学院的建设,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这样才能跟上形势,也能做出特色”。

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王*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当前的新闻传播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他说:“当前的媒体行业发展形势就是这样,学校不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就业的时候让学生怎么办?”在王*看来,当前媒体行业对于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许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还难以达到这种专业化的要求,“学校教学和行业需求存在严重的不一致,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所以山大要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当注重人才培养思路的转变,迎合人才市场的需求。

对于有志于进入新闻行业的学生,王*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他鼓励学弟学妹们打破专业限制的观念,“并不是只有中文、新闻或者文科生才能做新闻,媒体行业欢迎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接着,他也建议大家有意识地提高两方面能力:一个是动手能力,“不要怕做错,要勇敢地尝试。现在许多新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太畏手畏脚,怕出错,犯错实际上没有关系,年轻没经验谁不犯错?重要的是要有勇敢尝试的态度”。二是情商,虽然前边的访谈中王*已经强调过这一点,但在说到年轻人的就业时,他忍不住再说一遍,“与人交往、团队协作,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可贵的素质,在学校期间一定要着重培养”。

愿校友会成为校友交往的良好平台

作为山东大学辽宁校友会的秘书长,王*多年来为校友会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对于许多新毕业的山大人来说,找到了校友会就像找到了家。王*说:“这些年我们的校友会从无到有的建立,为加强校友间的联系和交流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但同时我们在建设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校友会建设的情况,王*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建议,他认为,学校的校友办应为各地方校友会搭建起交流的平台,让校友们能真正从中受益。

针对校友会的平台建设,王*提出了自己的两方面建议:一是细化校友会的平台建设,精心设计,让校友会多一些思想、工作交流的沙龙。二是加强各省校友会的交流联系,让校友资源真正可以实现共享。他说:“咱们校友会目前的建设还是比较初步的,很多工作不够细致,比如校友间的交流,有时候不必这么机械和泛泛地交往,从校友们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建立这种同行业校友的沙龙,可能更有助于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学医的校友可以建立医学交流沙龙,经商的校友可以建立商业交流沙龙等”。再者,他还建议要优化各省校友会的交流方式,“现在我们的校友会之间的交流也很多,每年都有全国范围的秘书长会议,但是这种交往方式太单一了,大家交流时间短,每年就一次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我建议我们可以分区域举行校友会间的交流,比如东北区域校友会的交流,华北区域的校友会交流,我们东北地区搞聚会,其他地区的兄弟校友会想来参加,我们也欢迎,这样这个交流就更广泛也能成为常态化。总之,我希望校友会能真正成为为校友服务、方便校友交流的良好平台”。

王*已经毕业近20年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山大人的踏实与敢言。他把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与感想分享给学弟学妹们,也真诚地提出自己对于母校和校友会的意见建议。这样的校友是我们每一位山大人的榜样!

记者

李钰

编辑

张玉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友专访一个学经济的新闻人访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