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刘兵王召群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面小康之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篇,疫情突如其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各种考验,一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多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全省各领域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这些变化,大众日报用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图片、一张张版面记录和见证,成为历史和永恒。翻阅年的大众日报,山东这一年的决策、行动、成果历历在目。他们汇聚起山东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凝聚起全省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年10月28日起,山东省*府新闻办相继举办了18场“‘十三五’成就巡礼”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山东“十三五”的发展和成就。
01:04“十三五”时期,省委、省*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
“十三五”时期山东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
“十三五”时期,山东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和7万亿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增速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呈现出短期强劲反弹态势。在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山东在高质量发展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2%。发展动能实现战略性转变。“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22%提高到年的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1%,较年提升7.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5万家,比年末增长近2倍。发展环境实现系统性重塑。省级事项项全程网办,项“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由年的20天压缩到目前的1天办结,市场主体达到万家,比年末增加余万家。基础设施实现突破式发展。今年,高铁通车里程预计达到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突破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沿海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5亿吨,稳居全国第二。实现16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个县(市、区)主城区连续覆盖。人民生活实现根本性改善。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6万人,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年末增加元,年均增长8.6%。
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构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在不断完善的*策体系推动下,三大经济圈基础设施加快联通、产业协同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加快共享、区域融合战略支点加快形成,呈现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的良好势头。
长期以来,鲁西地区一直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我省先后出台《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和《支持菏泽市及鲁西其他四市发展若干*策》,全力支持鲁西5市发展。*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我省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我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做强县城,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形成了济南和青岛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在自身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以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突破2.5万亿元、实际投资超过亿元、完成工程营业额超过亿元。
山东教育基本完成“十三五”主要指标
“十三五”以来,山东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山东在全国率先分类编制高校学科专业、中小学学科德育方案,在全国率先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我省扩大资源供给,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新增学位.8万个。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1%。优化城镇中小学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所,新增学位万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年的23.49%降至1%以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十三五”期间,山东搭建“职教高考”、五年一贯制和专升本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学段标准,开发个专业教学标准和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我省现代制造、养老服务、轨道交通等八个快速发展行业,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毕业于职业院校。
“十三五”我省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两千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省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8倍,水利改革发展进入“快车道”,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其中,年可完成亿元以上,创历史新高。
“十三五”以来,我省相继建成*水东调工程、峡山水库胶东调蓄省级战略水源地工程、引*济青改扩建主体工程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实现了长江水、*河水、当地水的优化配置、联合调度,初步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调水工程体系。
我省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累计完成投资超亿元,完成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提升工程、个无集中供水设施村通水工程、个饮水型氟超标村水源置换或安装除氟设施,村级集中供水设施实现全覆盖,万农村群众饮水氟超标问题得到彻底解决,.9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高质量保障。
海洋强省建设,山东乘风破浪
五年来,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前列。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9%,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19.7%提高到年的20.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海洋经济增速均跑赢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海洋三次产业持续优化,比重由年的6.8:44.5:48.7优化调整为年的4.2:38.7:57.1,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组建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产生了融合发展的丰厚红利和强劲动能。全省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平均水平分别高2.5和0.6个百分点。其中,矿石、原油、木材等货种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四位。
“十三五”期间,山东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助力海洋开发迈向深远海,已初步建成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等三大海洋制造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山东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创建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市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产业基地,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正大海尔制药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烟台东诚药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软骨素原料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唯一的注射剂硫酸软骨素供应商。
社会救助兜住困难群众生活之“底”
“十三五”期间,我省持续加大对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特殊群体等服务保障力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现了由按供养方式确定供养标准到按个人自理状况确定供养标准,基本生活标准由年的每人每月元、元分别增长到现在的每人每月元、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4%。全省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基本生活费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元、元、元、元、元,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了元、元、元、元、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平均达到每人每月元,较年提高68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平均达到每人每月元,较年提高43元。
在关爱特殊困难群体方面,“十三五”期间,我省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为孤儿提供诊疗、康复、特殊药品等救助1.1万人次;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0.2万名在全日制学校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孤儿每人每学年提供1万元资助;按照与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相衔接的原则,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全省共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4万人。投入省级福彩公益金万元,为个低保家庭和贫困户残疾人免费安装和配置假肢矫形器件;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万元实施“福康工程”,为名贫困肢体残疾人提供假肢康复辅助器具件。同时,加强困难老年人服务保障,建立了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对60-79周岁、80-89周岁、90-99周岁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80元、元、元;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能力等级为2-3级,以及智力、精神和肢体重度残疾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80元。
我省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围绕健康山东建设、深化医改、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人口老龄、中医药等出台的一系列*策得到有效落实,各项规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年的78岁上升到年的78.9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年的13.04/10万、4.77‰和6.03‰降至年的9.05/10万、3.93‰和4.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健康山东建设深入推进,组织实施15个专项行动,形成*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国家卫生城市数量稳居全国前列,省级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卫生创建工作连续2年受到全国爱卫会通报表扬。“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纳入全国区域服务十大案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将于今年年底正式运行,医院家,电子健康卡累计发放1.12亿张,发行数量与使用频次均居全国首位,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有效,实施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项目,所有县级疾控中心A、B两类设备均达到配备标准,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山东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目标任务
年到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万人以上,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万人,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万人的目标任务。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省把促进创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构建创业*策、创业培训、创业平台、创业引领、创业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创业逐渐成为就业增长的新引擎。“十三五”期间,全省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7.2亿元,创业岗位开发补贴.4万元,扶持23万人创业。创新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策,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扶持创业42.17万人,带动就业.81万人。
年到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大力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截至今年10月,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万人。
山东发布“十三五”文旅成绩单
12月8日,省*府新闻办举办“‘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县(先进单位)达到40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8个,居全国前列;各类博物馆达到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处,均居全国第一位;世界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居全国第二位。全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到1余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六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8个,数量全国第一。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9.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1万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五位。
山东制造业较快增长拐点初显
“十三五”期间,山东制造业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策调整,较快增长的拐点已初步显现。
“十三五”期间,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丰硕成果。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总量占全国的7.2%,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10%以上的大类行业有10个,5%以上的有29个,今年有14个县(市)、11个区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和百强区;市场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9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青岛海尔、滨州魏桥2家企业进入世界强,83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5万家,比年末增长近2倍;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调结构、优布局、提质效,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改造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22%提高到年的28%,预计今年将突破30%;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3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4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认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家,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可达45%左右;数字赋能形成先发优势,累计开通5G基站5.1万个,实现全省16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全省软件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济南、青岛被命名为“中国软件名城”,“云行齐鲁”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上云企业超过22.6万家,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个。在《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中,山东智能化发展指数67.20,居全国第6,其中智能制造指数则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山东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个,良种覆盖率超过98%,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7%以上。围绕“增产、提质、高效、绿色”,我省瞄准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强化科技攻关,实现多点突破。在国际上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基因,为解决小麦“癌症”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构建世界上第一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强化了我国在瓜类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5%,比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农机化发展方面,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1.07亿千瓦,拖拉机.3万台,台均动力17.4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17.6%。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比“十二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6%和96.5%。
山东货物年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大关
“十三五”时期,山东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货物年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
“十三五”期间,山东坚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求发展,先后举办首届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蓝厅”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山东、创业山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推出45条实打实的*策措施,构建起山东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全省货物进出口规模持续提升,年实现进出口2.04万亿元,至年均增长8.2%,高于全国年均增速,占全国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1%提高到今年前11个月的6.8%。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创历史新高,年达到.9亿美元,至年均增长13.8%,规模跃居全国第四位。今年前11个月,外贸、外资分别增长7.3%、35.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东晒“十三五”财*账本,全省财*收支规模连创新高
“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全省财*收支规模也连创新高。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五位,年均增长4.5%。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亿元、亿元、10亿元和亿元,连续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8%。与此同时,5年间,我省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提速,现代财*体制建设不断迈步向前。我省将省财*直管县(市)范围调整扩大到41个,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年,41个直管县人均支出水平增长6.9%,高于全省县级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
山东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年的32.51%,增长到年第三季度的44.46%,增长11.95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全省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家,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二位,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孵企业超过2.5万家,为培育高企提供源头力量。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创新型领*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进行“一对一”专业化服务辅导,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今年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较年增加家。截至目前,我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9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位专家(其中院士50人)组建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深入实施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完善即来即报机制,累计引进国际顶尖创新创业人才7人。
“十三五”山东深化改革见实效,形成省市县“金字塔形”审批格局
5年来,山东省统筹协调推进经济、*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效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十三五”时期,山东大力推进流程再造改革攻坚,目前全省已形成约5%的审批事项在省级、25%在市级、70%在县级的“金字塔形”审批格局,在全国率先整省推进2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许可环节、申报材料、审批时间分别压减为71%、80%、78%。建立“接诉即办”“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机制,成为全国第一个非涉诉类账款“清零”的省份,受到国务院减负办通报表扬。
“山东路”全国排名较大幅度上升,高铁里程第三、高速公路第五
“十三五”以来,我省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其中,年完成投资亿元,比年增长%。全省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公里,跃居全国第3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跃居全国第5位。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箱,居全国第2位、第4位;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高铁济南东站、青岛北站、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成并投入使用济铁董家镇铁路物流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一批物流枢纽(园区),初步形成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烟台、潍坊、临沂、菏泽为重要节点,其他设区市为辅助的“2+4+N”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我省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国家下达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大气方面,全省PM2.5年均浓度较年下降37%;优良天数比例较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中排名第二,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比年改善70%、15.8%,均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水环境方面,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3%,优于年度目标10.8个百分点、优于年近20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全部消除,也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初步评价达到94.1%,优于年度目标6.1个百分点,比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土壤方面,全省受污染耕地全部采取了安全利用措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8.59%,均超额完成90%的年度任务目标,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
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力推动居民住房工作高质量发展,住宅品质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持续发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住房公积金服务提质增效,物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正在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目标大步迈进。
在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方面,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全国首个住房租赁团体标准《住房租赁经营服务规范》。自年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全省各地以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为重点,改造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和物业用房、无障碍设施等,发展养老、托幼、医疗等服务。到年11月底,全省累计投入亿元,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个,改造面积2.14亿平方米,惠及居民万户。
我省修订发布《物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11项,全域推进“齐鲁红色物业”建设,70%以上的居民小区实现物业服务覆盖,专业化物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居民小区超过50%。预计“十三五”末,全省物业服务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物业管理面积超过24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