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航天城里的山东人120秒8秒,每一秒
TUhjnbcbe - 2022/12/26 21:01:00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3日讯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为了完成这一伟大工程,无数航天人坚守岗位,付出了辛勤汗水。其中,很多人来自齐鲁大地。那么,在西昌这座航天城里实现航天梦的山东人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推出系列报道《航天城里的山东人》第一篇《秒、8秒,每一秒的精确》。

5、4、3、2、1、点火……每次火箭发射升空后,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测控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坐在工作岗位上,34岁的刘朝震双眼紧盯屏幕,丝毫不敢大意。作为一名雷达操作手,他已经参加过20多次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工作就是像一个放风筝的人,我们知道风筝飞行的一个方位,飞行的高度,还有它一个速度。”

刘朝震:“现在成为航天战线的一个航天工作者,很感谢山东父老乡亲对我的支持。”

刘朝震所在的牛头山观测点,是距离发射场最近的一个观测点,被称为“万里测控第一棒”,主要测控火箭从升空到一二级分离前这段时间的飞行状况。虽然这个过程只有短短2分多钟、多秒,但是对于他和他的同事来讲,却需要好几个月的演练和全身心的投入。刘朝震介绍:“如果我们这一段设计数据缺失的话,对后端一些测控设备,他们有可能就会探测不到目标飞行的一个位置,影响入轨的一些精度。”

秒,是刘朝震需要掌控的时间,而对于在隔壁工作舱里的王术高来讲,应急时间只有8秒钟。也就是说,一旦设备出现压力不稳的情况,他从判断到决定再到完整操作4套动作的时间,只有8秒钟时间。王术高说:“如果说我这8秒钟就是应急不上,就会对火箭的这些测量这些数据造成一个很大的损失。”

王术高:“每一次任务结束后,感觉自己为祖国做出了自己能做的一部分,感觉自己很自豪。”

同样是雷达操作手,胡建宁的任务是对数据进行交互处理。21岁的他动作熟练、沉稳,看不出丝毫的毛躁。胡建宁跟记者说,“说实话刚开始是非常紧张的参加任务,害怕自己有什么操作不当的地方会带来什么影响,只能是通过学习岗位知识,然后来增加自己的一个自身的成长。”

胡建宁:“在这边是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我也会完成好每一发自己执行的任务。”

严谨认真,细致到秒。刘朝震、王术高、胡建宁,他们都是在西昌工作的航天人,同时,也都是山东人,老家分别是菏泽牡丹区、潍坊高密、淄博临淄。仰望天空,他们奉献国家、服务北斗,遥望千里,他们祝福家乡。

闪电新闻记者宋福来通讯员车元元李长浩张天泽四川西昌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航天城里的山东人120秒8秒,每一秒